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合集)(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合集)(全文完整)

篇一: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

崔洪芝——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始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守初心、担使命,立德树人、科研报国,脚踏实地做科研,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平凡中的伟大。确立了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科研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支持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提升高度、拓展宽度、延伸长度”的立体式发展发展思路,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带领团队致力于耐磨蚀、抗热震材料及表面强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实现了系列化、标准化,为提升我国海工、能源、交通等领域工程装备的服役安全性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先后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获评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篇二: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向全社会发布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马玙、毛献群、冯益柏、庄文颖、刘家富、李德仁、吴尊友、沙国河、易志坚、赵淳生等10人,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的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有的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践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初心;有的毕生致力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的积极投身科普事业,为青少年点亮科学梦想……他们以实际行动,矢志践行科技报国之志,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现场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主办单位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了“最美科技工作者”证书。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4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将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篇三: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

在宜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攻克关键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难题为目标;他们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他们积极投身抗疫最前线,践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初心;他们致力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们播撒科学种子,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他们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肩负宜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使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实干,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2021年“宜昌最美科技工作者”!

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从本周起,我们将对“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进行连续宣传报道。宣传“最美”、学习“最美”、致敬“最美”。

王玉兵

王玉兵,男,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植物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三峡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每年均多次深入鄂西南、鄂西北等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潜心本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研究,15年来共采集植物标本1。5万余份,拍摄植物照片20万多张,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先后出版了《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和《宜昌木本植物彩色图鉴》,这两项成果不仅是湖北省植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成果,也是宜昌市植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基础资料。

为了保护与培育宜昌乡土珍贵树种,他通过对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优异种质筛选和繁育关键技术推广,培育出巴东木莲近16万株,在巴东木莲模式原产地巴东县及恩施、宜昌和武汉等多地的进行了种群恢复,实现了巴东木莲种质资源繁育和持续有效利用,实现新增产值约4000万。该项目于2016年获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林学会授予的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王峰

王峰,女,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主任,研究员。

她进入工作以来,主持、合作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近三年主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项、湖北省科技创新平台研究专项2项、湖北省转制院所科技发展专项2项,获批科研专项经费510万元,建成运行湖北省首个矿石物相研发检测共享平台。

作为宜昌市同类唯一一家国家级资质认定实验室(证书号180016301058)主任、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她严格把关签发的每份检测报告,签发的报告无一份虚假报告、无一例质量争议。

她还重视人才培养,致力于科研团队建设,带领中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的全体员工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扩项工作。目前测试中心检测资质能力覆盖品无机项目935项,有机项目171项,为测试中心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资质保证。

毛燕玲

毛燕玲,女,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经济服务办副主任,统计站长。

她连续参加了“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新工作新难题,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夯实业务基础,不断充实知识储备,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圆满的完成这三项大型工作,获得了区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在街道经济服务的8年中,业务工作如统计、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相关考核中一直位于全区前列,得到了区直相关部门的认可。

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完成自己业务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各项基层中心工作。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而至,他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按街道整体工作要求,下沉社区奔赴一线,疫情封闭的3个多月加班加点没休息过一天,挨家挨户的去科普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帮助居民群众解决生活动问题,送米、送油、送菜等。

甘亚妮

甘亚妮,女,西陵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

从教22年来,她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身体力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科普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争当信息化教学的“排头兵”。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评优决赛中荣获一等奖,说课与答辩被授予该赛事的最高奖——NOC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她还曾被兴山县委组织部评为专业技术“优秀人才”。

她调动到西陵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后,推动西陵区义务教育科普工作纵深发展,将科普创新、创客培养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和学校考核。在她的推动下,目前28所中小学已建成科技馆(东山中学)1所、天文台(实小)1所、42间智慧教室、3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智能无线终端、11间创客教室、9间机器人教室,28个青少年无人机教学实验基地,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支持。其次,三年来全区中小学在全省率先开展科学课程改革。小学三年级新增了科学拓展课程,中学开设了STEAM课程和生涯课程。

她还和全区科普团队一起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市、区科协的指导下,西陵区教育局连续四年举办了区中小学生科创节。在近两届市、区青少年科技节中,我区共有2000多人次获奖,在全省、全国各大科技竞赛活动中也有近千名学生获奖,名列全市之首。

卢永刚

卢永刚,男,远安县横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助理农艺师

他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农业技术员,一名厚植农村的科技工作者。在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他初心不改,始终如一的学农爱农。从事推广农业技术多年以来,他不辞辛劳,徒步深入到千家万户,无论在沮河沿岸的稻区,还是在城郊的蔬菜基地,无论是在高山反季蔬菜基地,还是在食用菌栽培基地的菇棚里,都留下了他为之奉献的坚实足迹。

他还曾先后3次到西部非洲工作了8年多时间,从事农业技术援助,示范建场和物资援助帮带,帮助当地黑人同胞开办农场,全方位技术跟踪服务和现场技术培训,得到了受援国的高度评价,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8年5月底从几内亚回国以后,他成立了远安县横丰果蔬专业合作,全力做好产业带动扶贫工作。2020年合作社管理逐步规范,被评为“宜昌市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4户59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远安县的科技特派员,他积极做好芦笋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工作,培育科技示范户6户,现场和课堂技术培训4场次培训人员80余人,芦笋推广种植面积2亩的农户1户。

篇四: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向全社会发布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马玙、毛献群、冯益柏、庄文颖、刘家富、李德仁、吴尊友、沙国河、易志坚、赵淳生等10人,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的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有的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践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初心;有的毕生致力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的积极投身科普事业,为青少年点亮科学梦想……他们以实际行动,矢志践行科技报国之志,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现场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主办单位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了“最美科技工作者”证书。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4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将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图片

奏响创新的时代乐章——致敬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在科技最前沿不断开拓,把科学作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这些一线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谱写着一曲曲爱国创新的时代交响,彰显出科学家精神的蓬勃力量。

图片

心有大我: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他牵头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量子通信、智能炮弹等高端装备和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曾两次患癌、三次手术,九死一生仍牵挂科研进展……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20世纪90年代,访学美国的赵淳生第一次接触超声电机,就立下了此后半生追求的志愿:“我想中国将来也要搞空间探测器,国家需要,我就要去做。”

1994年,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赵淳生带着6箱资料辗转回到祖国。没有启动经费,他向系里借了1。5万元,买了一台计算机和一台简易打印机,带着3个学生,用不到一年时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能够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

连续6年的忘我工作,让肺癌和胃癌接连缠上了赵淳生,4个月内两次手术切除了他的一页右肺和三分之二的胃。家人痛心地问他,要命还是要超声电机?他说:“我两个都要,超声电机不能停!”

躺在病榻上近一年,左手挂水,右手写报告,赵淳生一直没有停止研究;因身体病痛难以支撑走到实验室,他就找人把仪器设备搬到家里调试迭代……

如今,我国超声电机事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83岁高龄的赵淳生还在为他的“中国梦”忙碌:“要让超声电机产业化,真正在各个领域都能用上。”

与赵淳生一样,1985年,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婉拒了德国和美国科研院所抛出的橄榄枝,从德国学成回国。这位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说:“科学要为祖国服务。学到本事就要给国家作贡献,这是我们那时最真实的想法。”

从提出测绘界的“李德仁方法”,到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再到研制我国“航天-航空-地面”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列装备,李德仁用一项项创新成果,引领中国测绘学科稳居国际前列。

“测绘遥感已进入智慧时代。”从智慧城市到智慧手机、自动驾驶,他正围绕测绘遥感的多元化应用进行深度开发,致力实现空间感知的智能化。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原首席专家冯益柏几十年努力攻关,助力中国坦克的军工实力跻身世界一流;“船舶设计大师”毛献群主攻某舰艇总体研究设计工作20余年,始终奋战在研制工程的最前线;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12年来深入大漠边关,用力学“密码”打开“沙变土”之门……这些科技工作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践行着科技报国的铿锵誓言。

坚守担当:科技造福百姓生活

福建宁德的渔民,几乎没人不知道“大黄鱼之父”刘家富。这位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用30多年时间,救了一尾鱼,富了一方人。

由于对越冬鱼的过度捕捞,1974年春,舟山产卵渔场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刘家富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我们作为渔业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拯救大黄鱼资源,恢复大黄鱼渔业。”

1990年,他的团队攻克了大黄鱼百万尾人工批量育苗技术,可缓慢的生长速度,让人们质疑起大黄鱼的养殖效益。为找出问题,让更多鱼加快生长,刘家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试验。

缺少经费支持,刘家富就买来一艘报废船当管理房,挖土坑抹上水泥浆作育苗池,毛竹作水管、木塞当阀门……一批又一批优质大黄鱼苗培育出来了。

如今,大黄鱼已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产业,年产量超25万吨,还带动运输、加工、旅游等诸多行业发展,约30万人实现了就业与脱贫致富。

科技绘就美好生活。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阵地上,也有这样一群科技工作者,用医者仁心诠释为民情怀。

我国结核病知名专家、北京胸科医院研究员马玙,年近90岁依然坚持出诊,被患者亲热地称为“马老太太”。从医66年,她的很多学生已是全国各大医院结核专业领域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每次听诊前,马玙会用手捂热听诊器;给老年患者做完检查,她要扶着对方下了诊床再去开处方……“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最有效的处方是爱。医生的一点点关爱,就可能改变患者的一生。”她说。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成了百姓的“老熟人”。镜头前,他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回应群众关切;镜头外,他奋战在疫情防控和溯源一线,遍访武汉、北京、喀什、绥化……

从事传染病防控30多年,他数次直面病毒和危险,只为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面向未来:科学是一辈子的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庄文颖,用近半个世纪做一件重要的事:努力摸清我国真菌资源的家底。

她说:“全球有220万至380万种真菌,目前被认知和描述的只有大约15万种,还有大量真菌物种等待着人类去发现,我愿意为此付出毕生努力。”

她进丛林、踏戈壁,走遍国内26个省份,发现了360余个真菌新种;她研究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真菌材料,澄清大量分类和命名问题;她独立完成了3个真菌属的世界专著性研究,使我国部分真菌类群的物种数量倍增……

“基础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脚踏实地地去干。既然选择了真菌领域,我就要在这个路上走下去,而且要深入下去。”庄文颖说。

为让更多人了解真菌,近些年,庄文颖做了大量科普工作: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真核微生物条目的撰写,制作的视频课累计观看超300万人次。

而另一位在我国激光化学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沙国河,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青少年科普活动中。20余年来,他的科普课开进了大连市城乡的几十所中小学,吸引了一众“小粉丝”。

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沙国河设立了全国首家青少年科普院士工作站,还亲自设计搭建几十种科普实验装置。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周都会准时出现在院士工作站,为中小学生举办科普讲座、演示科普实验。

已经87岁高龄的沙国河一直操心着科普工作的进展。最近,他还表示希望能找到一位德才兼备的退休教师来帮助管理院士工作站,不要耽误孩子们来学习和实验。

“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看将来。”他说,只有让娃娃爱科学、学科学,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创新人才。

篇五: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

为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打造提升我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工作品牌,深入挖掘、选树、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激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年5月,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在全市开展了2021年度张家口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活动。经广泛动员、组织推荐、资格审查、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对外公示等选树环节,最终选树出徐东旭等10名同志为2021年度张家口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和麻振华等10名同志为2021年度张家口市“最受关注科技工作者”,现将他们的事迹展示给读者,号召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加快张家口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决战决胜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家口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

徐东旭

197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市农业科学院豆类所所长,国家级科技特派员,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从事豆类作物育种和种植技术推广,育成新品种15个,研究集成芸豆、蚕豆、绿豆轻简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亩增产增收、节本增效500元以上;开展产业培训上百场,技术指导达千次,服务农民过万人;建设示范基地上百个,辐射推广面积500余万亩,增加经济效益20多亿元。获批新品种保护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制定颁布地方标准14项;完成、在研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及科技平台3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8部,先后荣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项。

颜娟

198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药学部副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副主任。参与组建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制定操作规范程序37个、文件制度25个、规范设计7个、应急预案7个,最终顺利通过申请,成立我市唯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科研侧重肿瘤临床药学和药物临床试验,先后发表论著40余篇,第一主研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课题,分别获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静

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护师、河北北方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副书记。作为附属医院的首位护理学硕士,曾承担非典、甲流、禽流感等重大突发疾病的护理工作。承担科研课题5项,获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完成市科技项目1项、在研市厅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科技核心12篇,出版规划教材和著作5部。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个人获得省、市级荣誉3项,校院级荣誉20余项。2021年1月,作为我市首批援石核酸采集医疗队队员奔赴石家庄藁城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采集任务,获石家庄市藁城区“援助藁城抗疫突出贡献”荣誉。

刘立文

196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北方学院副研究员。在河北北方学院实验牧场工作十余年,从技术员到畜牧师、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养兔、奶牛配种、猪场繁殖、蛋鸡选育与推广及科技扶贫工作。作为科技特派员指导一线农户高效繁殖动物,先后培训农民600余人次,帮助农户解决养殖问题;2019年,深入非洲贝宁开展蛋鸡饲养技术培训,广受肯定和好评。作为市驴产业技术平台首席专家,在全市逐步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驴饲养量,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了母驴繁殖效率,为农业安全生产发挥积极作用。

杜晓红

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桥西区北新村小学校长。在她的带领下,北新村小学围绕“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加特长”的办学思路,以科技教育为切入点,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科技活动和科普教育屡创佳绩,学生科技素养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获得市学校科技教育特别贡献奖、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连续两届在京张纸飞机邀请赛中获单项团体一等奖。她个人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创建贡献人物、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教师特等奖、河北省骨干教师、市第一批名家名师培育工程人选、市骨干校长等荣誉。

任士明

198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教师,高级讲师。从教十六年来,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讲授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和数控加工类专业课程20余门,为全市经济建设培育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曾获市教研成果一等奖、河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主编教材4本;主研完成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1项;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9篇,核心期刊1篇;参加第七、八、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河北省选拔赛分获第三名、第二名、二等奖。曾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三向杯河北省加工制造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郭志坚

1969年11月出生,民盟盟员,宣化第五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在学校成立机器人实验室,任科技辅导员,编写《宣化五中机器人》校本教材。利用周六日、寒暑假时间,义务辅导学生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创新竞赛,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WRO竞赛获冠、亚军。制作课程《乐高教育,快乐成长》获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在全市范围内义务开展机器人科普教育培训,宣传人工智能知识。参与建立宣化区第一家成规模的机器人教育基地。学校机器人实验室及相关课程作为全区亮点工作,多次接受省市督导、观摩,带动全区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机器人课程。荣获全市优秀科技辅导员,WRO、FIRST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

任清

1962年2月出生,张家口宣化华泰矿冶机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总工程师。华泰公司产品设计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千米级深井基岩快速掘砌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专题项目5M深孔液压凿岩钻架、“60t级大型地下纯电动矿用卡车的研制”。与中国矿业大学何满潮院士,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共同完成CMK1-2煤矿用液压钻车的研制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河北省地方标准《潜孔钻机和钻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主持研发的“矿用液压采矿钻车项目”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列入《2016年河北省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指导计划》。个人荣获河北省创业功臣、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人才称号。

刘艳洋

198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智慧互通科技有限公司AI数据部经理。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10余年,不断运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算法效率,参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分析研究,为AIPARK系列产品的全场景、多形态落地应用提供坚实基础。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EI收录论文4篇。获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参与制定标准1项。获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荣誉称号。

赵帅

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蔚县农业农村局蔬菜站长、推广研究员。他是农业科技的推广者,是第二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省级科技成果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他是深受欢迎农民心目中的“技术员”,设计的温室大棚遍布蔚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优秀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他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践行者,地标产品蔚州贡米品质提升、草沟堡有机大白菜倾注了心血。参与制订省市级地方标准5项。发表了《河北荞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论文、论著30多篇。先后受邀蔚县多家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做培训指导,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好评。

张家口市“最受关注科技工作者”事迹

麻振华

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数理系副主任。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动点理论及应用、非交换Orlicz空间几何及拓扑性质。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扎根教学一线,从教10余年,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400多学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获得国家一等奖。主持完成“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参与多个项目教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EI论文3篇。参与横向课题4项,参与或主持纵向项目21项。完成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鉴定结果为国际领先。

徐艳荣

1982年11月出生,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门诊护士长。她积极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多次参加护理技能竞赛,获得荣誉10余项。瞄准国内前沿,大力拓展新技术、新业务,引领科室护理业务发展,打造糖尿病护理服务特色品牌。创新糖尿病科普宣传,通过动画、视频等新颖科普形式,寓教于乐,录制的糖尿病科普视频《老唐的口福》入围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竞赛。牵头开展慢病管理院外延续护理工作,指导慢病管理,服务患者万余名,得到普遍好评。以市护理学会为平台,组织召开护理学术会议9次,促进提高全市糖尿病慢病管理水平。连续14年深入基层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教活动,成为广大糖友的“家庭医生”。

王永利

196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市中医院副院长。坚持运用中西医两套手段,开展临床诊疗与科研工作,形成了一整套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诊疗模式,研制了“天泰”系列院内制剂,发表论文20篇,主持科研课题5项,其中2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临床经验入选《河北中医高徒经验选》。新冠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进驻市传染病医院,牵头组建市级中医专家组,负责确诊病例中医临床救治工作。建立了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了一线查房、线上疑难病例讨论、专家指导临床辩证用药的新模式,形成“一人一策,随证化裁”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从医三十多年来,他秉仁爱之心,施岐黄之术,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赢得了普遍认可,被评为“第二届河北省名中医”。

王攀

1991年7月出生,张家口领克汽车电子电气主管工程师,负责整车软件和电气业务。在车辆的智能制造方面,实现了张家口领克工厂软件生成系统的最终落地和多轮优化。在系统落地过程中,解决了发动机电子模块签名软件生成与售后数据协同问题、电气参数变更整个系统数据同步更新等挑战性问题。在车辆智能化升级方面,实现了领克车辆360度全景影像和娱乐网联系统的国产化开发导入,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在车辆电气测试方面,组建了电气测试团队,搭建了诊断测试、静态电流测试和电气全功能测试等测试体系,为领克车辆的高品质生产交付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王君

1964年10月出生,沽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畜牧师。从事技术推广工作30余年,制定《张家口市小尾寒羊标准化饲养技术》等多项技术标准、规划;引进优质蛋鸡、肉鸡、种猪、奶牛、肉羊等新品种10余个;推广四良模式化养殖技术、犊牛快速育肥技术、羔羊快速育肥技术、奶牛高产养殖技术等畜牧新技术10余项。深入全县290余个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服务养殖户1000余户,开展技术指导万余人次,开展畜牧技术培训1000余场次,受训1。2万人次。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独著论文3篇,第一主编出版教材1本,第二主编出版教材2本。获评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畜牧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等荣誉。

王鑫

1977年5月出生,怀来县金海棠农产品贸易中心法人。作为把传统采果用海棠树推广到绿化市场做绿化苗木的第一人,1996年成立“河北省怀来县金海棠农产品贸易中心”,专业经营本地八棱海棠系列的特色土特产品。研发八棱海棠果汁饮料、八棱海棠果干机器切片烘干技术。建立“怀来县八棱海棠苗木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专业的“八棱海棠”标准化苗木基地,集种植、培训、生产、推广、销售、观光为一体,年出圃苗木4万余株,年收入100余万元,带动发展新增种植户2000多户,户均增收1万以上,带领当地百姓走出了一条具有科技特色的八棱海棠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致富之路。

黄巨峰

1967年11月出生,尚义县南壕堑镇卫生院院长。2020年,因接触全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被隔离医学观察后,他通过远程手段带领卫生院职工有序推进防疫工作,做到离岗不离责、隔人不隔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他把健康扶贫作为首要民生工程,以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为重点,推行家庭医生服务履约卡,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保障了贫困群众健康服务。他扎根基层医疗战线29年,肩扛责任,逆向而行,执着坚守一名医者的追求,先后荣获河北好人、河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张家口市三大历史任务先锋榜先进个人。

周和平

1957年6月出生,万全区第四小学科技教学顾问。退休前在张家口学院从事物理及电子方面的课程教学研究,自编《大学物理实验指导》等内部教材三部;研制的“限电器”获实用新型专利。退休后担任万全区第四小学科技教学顾问,建立了周和平科普工作室,针对小学生开发了科普教育实训课程,以地方课形式被万全区第四小学作为校本课程试点引入,经过教学实践,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成立了ZHP兴华科普教育教师孵化中心,通过自身科普教育活动,影响带动更多科技教师投身科普教育,让更多孩子在校园享受公益性科技教育,为青少年素质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先后获得“第四届河北省优秀发明”、教具“串并联演示电路”三等奖。

刘洁

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经开区陈家房小学德育主任。在教学岗位上,努力钻研教学教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提高青少年科普科技工作实效。因地制宜开展科技讲座、教学科幻画展等特色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热情和兴趣。认真撰写综合稿件、发放宣传资料、开办科普宣传专栏,向师生传递科普和科技创新信息。以每年防震减灾宣传周为契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学校获批河北省防震演练示范学校。在河北省青少年科幻画大赛中,指导多幅学生作品荣获二、三等奖。在河北省青少年科幻画大赛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董晓峰

198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尚义县农业农村局中级兽医师。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畜牧兽医产业发展。先后在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疾控中心、动植物质量安全监测等多个岗位历练,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独立完成《影像技术辅助针灸穴位取穴施针方法的探讨》课题研究,解决了传统针灸学的取穴难问题。畜牧兽医技术精湛,以农业技术指导员、科技特派员身份,积极宣传、推广、普及畜牧兽医先进技术,赢得了群众信赖。非洲猪瘟防控期间,她加班加点收集上报数据,做到事实清楚、数据准确,圆满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及防控工作。获评河北省“大美兽医”、“冀青之星”荣誉称号。

推荐访问:最美 合集 事迹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合集)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和贡献怎么写